他,获得香港理工大学博士学位,一直以“吾生也有涯,求知也无涯”为座右铭鞭策自己,在工作中锐意进取,不断在岗位上创新创效,为“九天惊雷无畏惧,防雷减灾不停息”而努力。他就是上海市防雷中心防雷产品测试中心主任
周岐斌的祖父是在土改期间成长起来的老一辈员,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曾经担任福建省建阳地区的区长。所以从儿时伊始,祖父就告诫他要做一个诚实、高尚的人,要争取加入中国。在祖父的影响下,他从小就喜欢阅读我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历史故事,例如《红岩》,《在烈火中永生》等,在内心深处萌发着强烈的解放人民,服务群众的意识。在高中伊始,周岐斌同志开始接受系统的党校培训。在党校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下,他开始慢慢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的理论和哲学思想,了解主席在艰难革命战争时期思想的形成。进入上海交通大学之后,他很快就被吸纳为员。他借助学校丰富的图书资源阅读了大量的哲学书籍,逐步提升自己的哲学思辨能力,包括马克思的《宣言》,《资本论》和《哲学的贫困》,恩格斯的《原理》,《防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以及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等等,撰写了一系列的思想小结和汇报交给联系人和支部,支部也组织并且开展了讨论,学习心得获得了党小组成员的认同。在先进思想的武装下,他坚持以一名合格员的规定要求自己,时时刻刻团结关心身边的群众。他多次组织班级和部门参加慰问敬老院,科技进社区等社会服务工作,曾经深夜把患急性阑尾炎的同学和意外受了重伤的同事送到了医院,以实际行动实践着一名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承诺。
十八大之后,周岐斌积极拥护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热情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做出响应习主席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伟大指示,用自己的实干成绩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踏上工作岗位后,周岐斌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并结合自己在高校内学习获得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工作实际,成功地将科学技术知识转换成了生产力。
2009年,防雷产品测试中心上马建设国内能力最高的电涌保护器短路和续流测试能力检测系统。这种测试平台当时只有德国和法国拥有,国内还是空白。作为核心技术人员,周岐斌远赴德国现场考察,回国后,深入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寻访了大量的专家进行咨询, 2009年底完成了供电线路改造和电力容量扩充的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在实验室内建设成功了短路电流测试能力最高可达25kA的续流遮断和短路检测系统。该系统是目前亚太地区可进行电涌保护器的续流遮断试验的能力最高的检测系统,填补了我国对该测试能力的空白。拥有该系统,既可以验证国外进口产品所声称的续流遮断能力,确保用户的利益,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国内电涌保护器制造商研发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提高中国制造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2013年,周岐斌在交流短路检测系统的基础上,又组织建设了亚太地区能力最强的光伏系统直流SPD检测系统,并基于该系统与国内新能源产品认证的权威公司——北京鉴衡认证公司建立了合作,开展了光伏直流SPD的测试认证业务。
在周岐斌和同事们一次次技术攻关下,测试中心在国内外的地位逐步的提升,目前已成为电涌保护器检测的国际知名实验室,先后与德国、法国、美国、瑞典、荷兰、斯洛文尼亚、希腊、新加波、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泰国、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认证机构和客户形成合作伙伴关系。周岐斌刻苦学习、不断钻研的精神也获得了各方面的肯定。2009年和2012年他先后获得上海市防雷中心先进个人称号,2010年他获得了上海市级机关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同年获得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2013年,他获得了上海市气象局优秀科技青年奖(个人)和技术应用奖(团体奖),同年获得上海市市级机关学习型党员称号。
除了在业务工作方面不断探索,周岐斌还在多年的科研工作基础上继续不断深入学习。他于2008年8月申请获得了上海市科委“浦江人才计划”资助课题“雷电电磁脉冲评估与检测技术探讨研究”,在课题进行过程中,他利用业务时间将自己在博士期间的研究内容做了深化,将原有的计算二维钢筋电磁场的等效电路方法扩展到了三维金属平板,研究成果发表在了国际电工类SCI检索的权威期刊IEEE上。
2008年,周岐斌承担了上海市科委“浦江人才计划”课题“雷电电磁脉冲评估与检测技术探讨研究”(项目负责人)。2009年,他作为高级研究人员参与了上海市科委资助的世博专项课题“世博园区雷电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技术的研究”,该项目的研究成果获得了世博局的高度评价,该课题组也获得了“世博会先进科技集体奖”。2010年他主持了和世界500强企业施耐德电气的合作课题“断路器关键参数研究”并顺利结题,研究成果提交IEC作为标准修订依据。2011年底,他和香港理工大学合作开展关于“高层楼宇内电气线路上感应电涌的产生机制及传播特性”的科研合作研究项目。2012年他主持了上海气象局面上课题“绿色能源用电涌保护器测试技术探讨研究”。通过不断的学习和钻研,周岐斌同志在繁忙的业务工作之余将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归纳,已在SCI或EI检索的期刊上发表论文6篇,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多篇,在中外国际会议宣读论文20余篇。
作为一个检验测试的机构的技术负责人,对标准的理解和掌握是做好业务工作的基础,因此对标准的学习和研究也周岐斌同志一直致力的一项工作。2011加入中国气象学会防雷减灾标准化委员会,参与雷电防护气象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此外,他多次主持或参与了GB18802系列国家标准,GB/T21714系列和IEC62561对应国家标准等的编制和修订工作。 2008年10月,周岐斌作为中国专家代表参加了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IEC TC37/SC37A分委会年会暨工作组讨论会,在讨论会上根据研究成果提出了标准修订意见,获得与会各国专家的广泛关注。 2009年被批准加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SC37A WG4工作组,多次参加IEC SC37A的年会和各工作组会议,提出的标准修改提案多次被会议采纳,并作为主要起草人将多本IEC标准转化为我国的国家标准。2013年11月,他参加了在瑞士贝阿滕贝格召开的IEC SC37A 工作组会议,在会议上就测试中心完成的光伏直流SPD的过载特性测试结果进行了展示和发言。2014年10月,他在葡萄牙里斯本召开的IEC SC37A WG3工作组会议上做了“风力发电机系统尖峰脉冲对SPD伤害风险”的专题报告,引起各国代表的广泛关注,并被委任为TF6C研究小组组长,组织研究风机中SPD的应用问题。这是中国专家代表第一次在该分委会承担研究小组组长的工作,逐渐增强了我国在SPD国际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将自己学习到的心得体会传授给他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于是乎,周岐斌分别在2011年和2012年开展了两期对全国范围内的SPD制造商、测试机构和用户开展电涌保护器产品质量标准的培训工作,使其了解IEC国际标准、欧洲标准、美国标准和中国国家标准发展的最新情况,理解不同标准中的具体技术方面的要求和试验方法的差异,培训成果获得学员的一致好评。2013年以后,他为世界500强企业——施耐德电气和魏德米勒电连接公司进行了专场讲座,指导这一些企业的技术人员在电涌保护器方面的研发工作。此外,他还面向上海市高校、教委人才交流中心、虹桥机场、武警总队、上海地铁、农业银行等机构开展公益性的防雷安全培训讲座,培训效果获得了各方面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