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EN
智慧能源的追求者和倡导者
Dedication to Smart Energy
智慧能源的追求者和倡导者
Dedication to Smart Energy
智慧能源的追求者和倡导者
Dedication to Smart Energy
智慧能源的追求者和倡导者
Dedication to Smart Energy
智慧能源的追求者和倡导者
Dedication to Smart Energy
智慧能源的追求者和倡导者
Dedication to Smart Energy
智慧能源的追求者和倡导者
Dedication to Smart Energy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工业领域防雷工程综合解决方案

  是指在工业设施中,采取各种技术措施,以防止或减轻雷电对人员、设备、建筑物和环境的危害。工业防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工业防雷工程是保障工业安全、效率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工业防雷工程应该根据不同的工业类型、规模、地区等因素,制定合理的防雷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防雷风险评估:通过对工业设施的位置、高度、结构、功能、用途等做多元化的分析,确定其可能遭受雷电直击或感应的风险等级,从而确定相应的防雷保护等级和措施。

  防雷保护系统:根据防雷保护等级,设计和安装合适的避雷装置、引下装置、接地装置和浪涌保护设施,以有效地捕获和释放雷电流,并减少雷电对人员、设备、建筑物和环境的危害。

  防雷检测与维护:定期对防雷保护系统来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符合技术规范和性能要求,及时有效地发现和排除一些故障,提高防雷保护效果。

  化工厂是一种典型的高风险工业,因为其生产的全部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易燃易爆物质,如油气、化肥、农药等。如果遭受雷电直击或感应,可能引发严重的火灾爆炸事故,造成巨大的人员受伤或死亡和经济损失。因此,化工厂一定要进行严格的防雷工程。

  根据国家标准GB 50650-2011《石油化学工业装置防雷设计规范》1,化工厂的防雷风险评估应该根据以下因素进行:

  雷暴日数:根据化工厂所在地区的年平均雷暴日数,确定其雷电活动的强度和频率。

  雷电流密度:根据化工厂所在地区的年平均雷电流密度,确定其雷电流的大小和分布。

  雷电危险系数:根据化工厂的类型、规模、结构、功能、用途等,确定其受雷电直击或感应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

  I级:最高等级,适用于雷暴日数大于90天,雷电流密度大于3.5×10^-3 A/km^2,雷电危险系数大于0.8的化工厂,如炼油厂、乙烯厂等。

  II级:较高等级,适用于雷暴日数在60~90天,雷电流密度在2.5~3.5×10^-3 A/km^2,雷电危险系数在0.6~0.8的化工厂,如合成氨厂、尿素厂等。

  III级:一般等级,适用于雷暴日数在30~60天,雷电流密度在1.5~2.5×10^-3 A/km^2,雷电危险系数在0.4~0.6的化工厂,如硫酸厂、硝酸厂等。

  IV级:较低等级,适用于雷暴日数小于30天,雷电流密度小于1.5×10^-3 A/km^2,雷电危险系数小于0.4的化工厂,如染料厂、涂料厂等。

  避雷装置:根据化工厂的高度、形状、面积等特点,选择正真适合的避雷装置,如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等,布置在化工厂的顶部或周围,以形成一个有效的接闪区域,捕获雷电流。避雷装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I级防雷保护:避雷装置应采用避雷网或避雷带,并与引下装置相连。避雷网或避雷带的间距不应大于10m,并与建筑物结构外侧主钢筋相焊接。避雷装置应覆盖建筑物所有部分,并与建筑物外墙上的金属物相连接。

  II级防雷保护:避雷装置应采用避雷网或避雷带,并与引下装置相连。避雷网或避雷带的间距不应大于15m,并与建筑物结构外侧主钢筋相焊接。避雷装置应覆盖建筑物所有部分,并与建筑物外墙上的金属物相连接。

  避雷带的间距不应大于20m,并与建筑物结构外侧主钢筋相焊接。避雷装置应覆盖建筑物主要部分,并与建筑物外墙上的金属物相连接。

  IV级防雷保护:避雷装置应采用避雷针或避雷带,并与引下装置相连。避雷带的间距不应大于30m,并与建筑物结构外侧主钢筋相焊接。避雷装置应覆盖建筑物主要部分,并与建筑物外墙上的金属物相连接。

  引下装置:根据避雷装置的位置和数量,选择正真适合的引下导体,如金属线、金属管、金属带等,连接避雷装置和接地装置,以形成一个低阻抗的通道,传导雷电流。引下装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引下导体的截面积不应小于50mm^2,且不应有锐角弯曲。引下导体应沿建筑物外墙垂直布置,且不应跨越易燃易爆区域。

  引下导体的数量应根据化工厂的周长和防雷保护等级确定,一般不应该少于两根。引下导体应均匀分布在化工厂的四周,并与建筑物结构外侧主钢筋相焊接。

  引下导体应与接地装置可靠连接,并与化工厂内外的金属管道、设备、建筑物等进行等电位连接。

  接地装置:根据化工厂的地质条件、土壤电阻率、接地电阻要求等因素,选择正真适合的接地方式,如水平接地、垂直接地、混合接地等,安装合适的接地体,如金属棒、金属网、金属环等,以形成一个稳定的零电位区域,释放雷电流。接地装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接地体的材料应拥有非常良好的导电性和抵抗腐蚀能力,如镀锌钢、不锈钢等。接地体的长度不应小于1.5m,截面积不应小于50mm^2。

  接地体的数量和布置应根据化工厂的周长和防雷保护等级确定,一般不应该少于两个。接地体应均匀分布在化工厂的四周,并与引下导体可靠连接。

  接地体与土壤之间应填充导电材料,如煤渣、石灰、碳粉等,以降低土壤电阻率。接地体周围应保持一定的湿度,以提高土壤导电性。

  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根据防雷保护等级确定,一般不应大于10Ω。如果接地电阻过大,能采用增加接地体数量、延长接地体长度、改善土壤条件等措施进行降阻。

  浪涌保护设施SPD:根据化工厂的电气系统、信号系统、通信系统等特点,选择正真适合的浪涌保护设施(SPD),如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A)、气体放电管(GDT)、压敏电阻(MOV)等,安装在电气设备或线路的入口处或关键部位,以形成一个有效的隔离屏障,限制或切断过电压。浪涌保护设施应满足以下要求:

  浪涌保护设施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GB 18802.1-2011《低压电涌保护器(SPD)第1部分: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的产品,并具有合格证书和检验报告。

  浪涌保护设施应选择比较适合其安装的地方和回路参数的型号和规格,如额定工作电压、最大连续工作电压、额定冲击电流、最大放电电流、残压等。

  浪涌保护设施应按照产品说明书和设计的基本要求正确安装,并注意接地线、引入线和输出线的长度和截面积,以减少线路阻抗和感抗对浪涌保护设施性能的影响。

  浪涌保护设施应按时进行检查和维护,并按时换损坏或老化的模块,以保证浪涌保护设施的正常工作。

  以上就是化工厂的防雷工程的一个简单介绍,具体的设计和施工还应该要依据真实的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防雷工程和防雷接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专业相关知识和经验,建议委托有资质的防雷工程公司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