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EN
智慧能源的追求者和倡导者
Dedication to Smart Energy
智慧能源的追求者和倡导者
Dedication to Smart Energy
智慧能源的追求者和倡导者
Dedication to Smart Energy
智慧能源的追求者和倡导者
Dedication to Smart Energy
智慧能源的追求者和倡导者
Dedication to Smart Energy
智慧能源的追求者和倡导者
Dedication to Smart Energy
智慧能源的追求者和倡导者
Dedication to Smart Energy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防雷模块综合应用解决方案

  防雷模块,也称为浪涌保护器(Surge Protective Device, SPD),是一种用于保护电气设备免受雷电浪涌和其他瞬态过电压影响的装置。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电气和电子设备的应用愈来愈普遍,同时,这些设备对电源质量的要求也慢慢变得高,因此防雷模块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雷电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其能量巨大,若不采取比较有效的保护措施,雷击电流和电压会通过电缆、天线等途径侵入设备,导致设备损坏甚至引发火灾。

  电压限制器:当雷电波侵入电力系统时,防雷模块中的电压限制器(如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气体放电管等)会迅速响应,降低电压幅值至设备可承受的范围内。

  分流机制:防雷模块通过低阻抗通道将雷电流分流到地,避免雷电流通过被保护设备。

  能量吸收:防雷模块中的元件能够吸收和消耗一部分雷电能量,减轻对后续设备的冲击。

  防雷模块内部常见的核心元件包括压敏电阻、气体放电管和瞬态抑制二极管等。压敏电阻在电压超出一定值时电阻骤减,形成低阻通道;气体放电管在高压下导通,放电并保护设备;瞬态抑制二极管在瞬态过压时快速响应并钳位电压。

  额定电压(Uc):防雷模块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所能承受的最大连续运行电压。应根据被保护设备的额定电压来选择正真适合的防雷模块。

  标称放电电流(In):防雷模块可承受的雷电流波形下的最大电流值。通常用8/20μs的波形表示,该参数表明了防雷模块的承受能力。

  最大放电电流(Imax):防雷模块在极短的时间内能够承受的最大雷电流值。比标称放电电流更高,用于表示极端情况下的保护能力。

  电压保护水平(Up):防雷模块在放电过程中,对设备端子上产生的残余电压。这一参数越低,设备的安全性越高。

  响应时间(tA):防雷模块从检测到过电压到开始动作所需的时间。响应时间越短,保护效果越好。

  电力系统:在变电站、配电室等场所,防雷模块保护重要的电气设备免受雷击电流的破坏。

  通信系统:在通信基站、交换机房等,防雷模块保护通信设施,确保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

  建筑物保护:高层建筑、数据中心等安装防雷模块,保护内部电气设备,避免雷电对建筑物造成的损害。

  工业自动化:工业控制管理系统中的PLC、DCS等设备,通过防雷模块防止雷电造成的系统故障和停机。

  多级保护:在重要的电力和通信系统中,采用多级防雷保护策略。例如,在变电站中,分别在高压、中压和低压侧安装不同级别的防雷模块,形成逐级泄放雷电能量的保护网络。

  接地系统:良好的接地系统是防雷保护的基础。接地电阻应尽量小,确保雷电流能够迅速泄放到地。防雷模块的接地线应尽量短、粗,减少接地电阻。

  屏蔽措施:对重要设备和线路进行屏蔽,可以有实际效果的减少雷电电磁脉冲(LEMP)的干扰。金属屏蔽层接地,并与防雷模块共同构成完整的防雷体系。

  等电位连接:在建筑物内,各种金属结构、设备外壳和接地系统等应进行等电位连接,防止雷电流通过设备之间的不同电位差引发火花和二次放电。

  为了规范防雷保护的设计和实施,各国制定了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在中国,主要的防雷标准包括:

  GB 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了建筑物防雷设计的基础要求和技术指标,涵盖了防雷接地、等电位连接、屏蔽措施等内容。

  GB/T 18802系列 《低压配电系统的过电压保护器(SPD)》:针对低压配电系统中使用的防雷模块,详细规定了其技术方面的要求、测试方法和应用指南。

  GB/T 21431-2015 《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提出了防雷电磁脉冲干扰的具体措施,适用于各种电子信息系统的防护。

  GB 18802.1-2011《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 第1部分: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该标准规定了低压配电系统用电涌保护器(SPD)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 18802.21-2016《电涌保护器 第21部分:通信和信号网络用电涌保护器 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该标准适用于通信和信号网络用电涌保护器。

  IEC 61643系列标准:国际电工委员会制定的关于电涌保护器的系列标准,也在中国被广泛采用和参考。

  这些标准为防雷模块的设计、制造、测试和应用提供了技术是依据,确保了防雷产品的质量和防护效果。

  随着科技的慢慢的提升,防雷技术也在持续不断的发展,未来的防雷模块将朝着更高效、更智能的方向发展:

  智能化:通过集成智能监测和控制管理系统,实时监测防雷模块的状态和性能,及时有效地发现并处理故障,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微型化:随着电子设备的微型化,防雷模块也将向更小尺寸发展,以适应任何小型设备的防雷需求。

  多功能集成:未来的防雷模块可能会集成更多功能,如过压保护、过流保护、滤波等,提高其综合保护能力。

  地凯科技防雷模块作为保护电气和电子设备免受雷电损害的重要装置,其应用愈来愈普遍。通过了解防雷模块的工作原理、关键参数、应用场景和行业解决方案,结合相关国家标准,能更好地实施有效的防雷保护的方法,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和常规使用的寿命。在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慢慢的提升,防雷技术也将持续不断的发展,为各行业提供更可靠的防护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