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EN
智慧能源的追求者和倡导者
Dedication to Smart Energy
智慧能源的追求者和倡导者
Dedication to Smart Energy
智慧能源的追求者和倡导者
Dedication to Smart Energy
智慧能源的追求者和倡导者
Dedication to Smart Energy
智慧能源的追求者和倡导者
Dedication to Smart Energy
智慧能源的追求者和倡导者
Dedication to Smart Energy
智慧能源的追求者和倡导者
Dedication to Smart Energy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2018中国防雷媒体新年献词:天道酬勤日新月异

  2017年,“气象防雷”逐步摸清了“放管服”门道,从昏迷中苏醒,从总局到各省级气象局针对防雷监管的服务平台纷纷出台,让许多曾经满腹抱怨而又一度无所适从的防雷从业者重新找回了有“婆家”的感觉。

  在“气象防雷”无所适从、行业领导缺失的时期,“建筑防雷”及时补位。4月12日,中国建筑学会建筑雷电防护学术委员会(ACLP)在北京宣告成立。随后,ACLP在上海、北京、广州、厦门等地举办多场技术交流会,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工程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电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ACLP秘书长孙兰等一批建筑电气专家频繁出席各地防雷技术会议,风尘仆仆,生机勃勃。

  但“建筑防雷”毕竟不能代表现代防雷的全部。6月15日,能源行业电力接地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西安成立,随即开展了接地技术交流和接地技术标准化体系建设。10月24-25日,在深圳举办的“第二届中国防雷行业发展与创新高峰论坛”提出了“新防雷、大安全”的主题,重构了防雷产业的发展理念,将行业格局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在这场“高擎中国防雷行业大旗”的峰会上,DEHN、PHOENIX CONTACT、上电科臻和电气、深圳海鹏信、贵州高新益舸、赣电防雷、辰驹电子、深圳微物联等企业同台亮相,这一些企业当中,有国际知名品牌、也有国资背景企业,有成立十八年的老将,也有崭露头角的新兵,其产品线从防雷基础元器件到智能管理系统乃至延伸到更广泛的应用产品,每一个亮相的企业都是代表行业现状的符号,仔仔细细地观察他们的成长历程和发展思路,便可以勾勒出中国防雷产业的走势和蓝图。

  当然,任何行业的发展,唱衰和叫好声总是形影相随的。即便在不少人慨叹防雷市场大势已去之时,更多人依旧在默默前行的同时,持续释放出积极乐观的发展信号:乐清市泰科电子有限公司坚持高标准的产品质量和服务,实现了每年两位数增长的经营目标;为扩大生产规模,2017年初,乐清泰科购买新厂房,预计在2018年8月竣工投产;2017年8月,辰硕电子(九江)有限公司开工大吉,工厂占地3100多平方米,弥补了隆科电子产能不足的缺憾,为MOV再添劲旅;湖南省防雷协会会长单位、长沙科比特集团精心打造防雷、光伏两架马车,不仅在常规市场稳扎稳打,还深入智能制造领域谋求发展;蓝盾股份旗下的广州华炜科技有限公司,围绕“大安全”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从雷电防护、电磁防护向“智慧安全”产品体系不断深入完善……

  标准/规范历来是一个成长中产业的行动指南,它规范着产品的研发和应用,也激发产品的持续创新。参与标准制定也是进入一流企业的重要标志,所以,一直以来,企业参与标准制定的热情从未减弱,而2016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关于培育和发展团体标准的指导意见》,又进一步助推了这种热情。2017年,虽然一些“团体标准”的立项遭到了较真的老资格专家们的质疑,但“立足技术、创新发展”依然是防雷行业的主流风气,像厦门大恒的李欣、贵州飞舸的费自豪、北京雷布斯的马厂等热衷技术、不谈风月的老总还大有人在。

  继2017年12月15日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民政部联合印发《团体标准管理规定(试行)》后,从2018年1月1日开始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明确团体标准的法律地位,对于大力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支持团体标准的推广应用将起到重要作用。

  说到标准,毫无疑问,中国的防雷技术标准已经迈入了国际先进行列。两年来,各大媒体先后报道了《中国专家完成多项ITU-T SG5防雷新标准编制》、《国际防雷标准唱响“中国好声音”》、《中国参与ITU-T防雷标准编写取得突破性进展》,令业界振奋;2017年,IECSC37A AHG9国内对口工作组成立,并召开两次工作会议,专题研究SPD专用脱离器和智能SPD;10月,IEC SC37A WG3/WG4/WG5工作组会议在成都召开,各国专家委员讨论了Smart SPD、SSD的相关工作内容和工作规划,推动了Smart SPD、SSD纳入IEC标准工作的进程。

  相比之下,国内在多脉冲防雷方面的研究与标准的制定则显得步调不一。2012年北京雷电防护装置测试中心成功研制出10脉冲多闪击冲击发生器以后,2014年,我国自主研制的20脉冲多波形雷电电磁脉冲发生系统落户黑龙江防雷中心,其最大输出脉冲数量和幅值均处于国际国内的领头羊,这项成果对于全球防雷技术的革新和各类尖端电子科技类产品的电磁兼容性研究具备极其重大的应用价值。虽然几年前已有满足多脉冲测试的SPD问市,但国内多脉冲的标准长期处在争论之中。2017年9月25日,由中国建筑学会组织编制的团体标准《低压配电系统的多脉冲电涌保护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召开了第一次工作组会议;11月16日,德国莱茵TÜV集团在北京发布《浪涌保护器(SPD)多脉冲测试认证标准》(2PfG 2634),随后,成都标定公司的防雷器成为全世界第一批获得莱茵TÜV多脉冲测试证书的产品。通常情况下,标准是滞后于产品的,但产品问世之后,如果标准迟迟不落地,对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不利的。正如德国莱茵TÜV大中华区商用及工业产品服务副总裁夏波先生在接受《中国防雷》专访时表示:“没有标准考核的产品怎么被市场认可呢?如果我们在关键的方面能够达成共识,那我们就应该先搁置争议,按照一些公认的更适合的‘标准’去实行,然后根据应用进行完善。”德国莱茵TÜV作为全球知名的第三方检验测试的机构,其敏锐的洞察力和高效的执行力,可以让我们防雷行业的管理者和经营者学习。

  向杰出者学习,向高标准看齐,将快速缩短我们迈向成功的征程。任何一个成熟的行业,总会有几个有担当的企业典范引领行业的发展。他们跳出故步自封的狭隘思路,愿意通过更具包容性的商业平台,获得广泛的资源整合,实现同行之间、产业链之间的互惠共赢。在2017年的“第二届中国防雷行业发展与创新高峰论坛”上,深圳市防雷协会会长、科锐集团董事长徐春明提出了《防雷减灾行业联盟共享平台》,受到极大关注。2018年,我们期待这一“互联网+防雷”平台可成为行业共享共赢的大舞台。

  当今社会,随着移动网络、物联网、大数据等的蓬勃发展,技术响应越来越高效迅捷,企业经营越来越透明,投机取巧将更加艰难,傲慢和偏见无疑是画地为牢。习主席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愿我们防雷界的同仁们在新的一年里,“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