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2019即将谢幕!这一年所有的喜怒哀乐终将翻篇,带给我们一个充满希望与惊喜的2020!
在最后的时刻,小编简要梳理2019中国防雷行业的相关热点,欢迎各位共同参与补充与讨论。关于2019,什么让你印象非常深刻;关于2020,你又有咋样的目标与期待。
经历了深化防雷减灾体制改革的阵痛之后,气象部门逐步适应“放管服”的角色转换。2019年4月,中国气象局印发了《关于逐步加强防雷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气办发〔2019〕9号),各省市气象局加强了对防雷检测资质的认定、防雷装置检验测试质量考核,开展了对防雷检验测试的机构的信用等级评价、防雷安全集中整治。随着中国气象局启动全国防雷减灾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三期),各省陆续推出“互联网+”防雷减灾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重树当年防雷资质审批监管的权威,气象局将雄风再现。
6月25日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关于取消建设工程防雷装置竣工专项验收检验测试的通知》(陕建质发〔2019〕1052号);8月19日,陕西省住建厅发布《关于逐步优化建设工程防雷管理工作的通知》(陕建质发〔2019〕1068号),宣布《关于取消建设工程防雷装置竣工专项验收检验测试的通知》(陕建质发〔2019〕1052号)作废。
在庞大的建筑体系当中,防雷是很小的一块。所以,住建部门不可能像气象部门那样对防雷倾注巨大的热情。好在中国建筑学会建筑雷电防护学术委员会在孙兰的带领下十分活跃,成为防雷行业与建筑领域沟通的重要纽带。
年初,河北某检验测试公司温州分公司因在雷电防护装置检测中弄虚作假,被温州市气象局处以5万元罚款。
9月份,盐城市天平雷电防护评估检验测试中心诉盐城市气象局撤销行政处罚庭审;10月29日,山西恩博利雷电防护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与广东省揭阳市气象局气象行政处罚纠纷案庭审。
上述两起行政处罚纠纷案,折射出防雷检验测试业务放开以来,都会存在低价竞争、低成本扩张给市场带来的负面影响,尤其是一些有资质的公司,通过跨省区设办事处、分公司名义开展业务,一方面对当地检验测试的机构的利益带来冲击,另一方面也受到当地势力的排挤,个别执法人员难免受地方保护主义情绪影响,执法不够严谨,双方导致矛盾升级。
“白名单”是指上海市防雷协会对电涌保护器(SPD)进行产品质量风险分级评估并对外发布的结果,有点类似于工信部的通信防雷产品质量标准符合性认定。上海市防雷协会的“白名单”机制,在行业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各省防雷协会纷纷效仿,实力企业积极做出响应,对行业自律、信用监管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1月20日,中国气象服务协会防雷减灾委员会在京召开“2019年全国防雷行业发展高层论坛”,会议从多个层面探讨了防雷企业能力评价工作的重要性,旨在推进防雷行业自律机制建设,营造公平、有序、诚信的防雷市场环境,以“信用”赢得“信心”。
12月20日,上海召开全国防雷减灾社团组织协同发展工作交流会,会议围绕“同心、互信、共发展”的主题,分设“行业形势及趋势研讨”、“协会行业自律管理工作经验的分享”、“业务产品推介、专家技术交流”、“行业发展机制研讨”四个环节,探讨了当前防雷行业的痛点和难点,研究了各地防雷行业的发展问题。
北京、上海接连召开的这两次会议表明,防雷行业的社团组织正在慢慢地走向前台,担当起促进行业自律、引领良性发展的重要力量。
10月30日, 2019马来西亚防雷技术研讨会在吉隆坡召开,来自中国、法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防雷厂商、相关国家的电信、能源、电力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共10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厦门大恒科技有限公司联合马来西亚相关机构和企业一同举办。
5月19日~29日,IEC SC37A/SC37B在日本召开2019年春季会议,包括上海大学周歧斌博士,上海市灾害防御技术中心赵洋主任,厦门大恒科技有限公司李欣董事长和李博琛高级工程师在内的30余位各国IEC专家成员,围绕“IEC61643 Low-voltage surge protection devices”标准,分组WG3、WG4、WG5、AHG9、AHG10进行了不同议题的讨论和修订工作。其中,中国代表团提交的一份修改IEC 61643-12 附录N.6的提案被采纳,在IEC 61643-12标准中增加了中国SSD产品的标准情况及SSD需要满足的要求等内容。SSD成为本次会议讨论的焦点,IEC为此专门成立了AHG10专项工作组来讨论这个产品。
6月12~14日,第十一届亚太雷电国际会议(APL 2019)在香港理工大学召开。亚太雷电国际会议(APL)是在原来中日韩三国发起的“防雷论坛”的基础上,由清华大学何金良教授发起成立的国际会议,会议首次将雷电物理、雷电防护及工程融为一体,每两年在亚太地区举办一次,与会代表来自全球。
8月6日,国家自然基金委公布与金砖国家、埃及、日本、智利的国际合作项目初审结果,复旦大学张义军教授主持的“闪电发生发展过程关键特征参量的观测和机理研究”项目与南非University of the Witwatersrand(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开展合作。
4月,第十三届中国防雷技术与产品展召开。8月,深圳市防雷协会举办第四、五期防雷从业人员能力提升培训,通过专业讲解和实操体验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提升防雷从业人员的专业方面技术能力及商务沟通能力,也践行了行业社团服务企业的社会职责。
9月6日,国联股份找防雷在长春举办第十届“泰华杯”全国防雷技术交流研讨会。关象石、全宇辰、张小青、徐义亨、肖稳安、刘细华、宋平健、王树武、崔灿、龚伟、李洪阳、金希文等来自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的专家学者从技术方法、市场环境、行业标准等多方面做了主题发言。
9月25日,在第21届工博会科技论坛“标准化国际研讨会”上,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周歧斌教授作了题为《刍议中国电涌保护器的IEC标准化进程和改革思路》的演讲,诠释了如何在发达国家占据电涌保护器标准制定权的环境下发出中国的声音。
9月26日,由广东雷宁普电气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举办的“雷宁普全国技术行”浙江研讨会在温州市柳市镇召开。会议探讨了浪涌保护器、后备保护器、熔断器的技术创新亟待突破的难题。“防雷物联网”对会议进行了全程网络直播,在线千多人,反映了业界对会议的关注程度,也增强了防雷从业者的信心。
10月29日,在主题为“国际标准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2019青岛国际标准化论坛上,IEC SC37A委员会主席Alain Roussoue做了《怎么来降低海上设备的雷电风险》的主题报告;葡萄牙专家Fernanda Cruz做了《风力发电机的防雷标准》的报告。
11月18日~22日,IEC/TC 81(雷电防护)年会及工作组会议在意大利米兰召开。中国标准化协会代表IEC/TC 81中国对口标委会(SAC/TC 258)秘书处承担单位组织中国专家团队出席了本次会议。
12月20日,由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和广西区气象局共同主办的“一带一路”专项东南亚地区三维雷电监测项目启动暨雷电探测网技术研讨与学术交流会在南宁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中国民用航空局以及广西、云南、西藏气象局的领导专家出席会议。
东南亚地区三维雷电监测项目为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国际伙伴计划“一带一路”科学技术合作专项计划,中国科学院即将在东南亚、南亚等10国建立三维雷电监测系统和长基线雷电监测定位网,该网不仅为东南亚、南亚地区气象、民航、电力、电信、林业等部门防雷减灾服务,减少因雷击而造成的人员受伤或死亡和经济损失,还可以与我国广西、云南和西藏各省市自治区已建或待建的系统联网,提高我国边境和南海地区雷电探测网的定位精度与探测效率,同时增加对孟加拉湾水汽输送到我国西南地区通道的监测预报手段。
1月,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申报的“《基站供电变压器系统的防雷与接地技术方面的要求》、《通信铁塔临近设施雷电保护》等2项(直接转化)ITU国际标准”荣获2018年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科技奖二等奖。
1月18日,中国建筑学会团体标准《建筑物及电子信息系统隔离防雷技术标准》编制工作启动会议在北京邮电大学召开。
3月,《雷电防护专业方面技术人员的分类和能力测评》、《全国防雷装置检测技术人员从业能力评价考试大纲编写规范》、《雷电防护装置 接闪器的性能要求与测试》、《雷电多脉冲试验通用技术规范》、《双流向避雷装置使用的安全要求》等5个项目列入中国气象服务协会2019年第一批团体标准制修订项目。
5月9日~10日,由全国避雷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的GB/T 18802.31《低压电涌保护器(SPD) 第31部分:用于光伏系统的电涌保护器 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和GB/T 18802.32《低压电涌保护器(SPD) 第32部分:用于光伏系统的电涌保护器 选择和使用导则》两项国家标准起草启动会在天津召开。
10月,三项防雷标准被纳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9年第三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低压电涌保护器元件 第331部分: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MOV)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雷电防护系统部件(LPSC)第7部分:接地降阻剂材料的要求》、《雷电防护系统部件(LPSC)第6部分:雷击计数器(LSC)的要求》。
10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布《雷电防护 雷暴预警系统》于2020年5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等同采用IEC国际标准:IEC 62793:2016。
10月,河北省气象部门申报的《雷电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界定规范》《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认定现场考核操作规程》及会同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申报的《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点位的确定》,分别列入中国气象局2020年气象行业标准制修订及预研究项目计划和河北省2019年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
10月14日至25日,第83届IEC大会在上海举行。10月15日至18日,低压电涌保护领域的IEC/SC37B分技术委员会年会及MT1、MT2、WG1、WG2和WG3工作组会议在上海市召开,张南法等中国专家团队基于对压敏电阻器(MOV)、气体放电管(GDT)等保护元器件开展的大量基础性研究工作,在MT1工作组会议上提交了关于IEC 61643-311、312(GDT)的修订方案。与会各国代表一致肯定了中国专家对MOV开展的一系列基础性研究,决定成立新的项目组PT 61643-333,由中国专家上海大学周歧斌担任召集人。
10月30日至10月31日,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团体标准《低压配电系统的多脉冲电涌保护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工作组会议在北京雷电防护装置测试中心召开。
9月~11月,由上海市气象局组织修订、起草的、《上海市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认定细则》、《本市易燃易爆场所防雷安全管理办法》、《上海市雷电防护装置检验测试单位监督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
12月26日,中光防雷接受广发证券的调研时表示,公司作为中国防雷领域的细分市场龙头,始终致力于通信设施方面的雷电防护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目前,公司取得了中兴通讯和爱立信的SmallCell(小基站)供应商资格,公司控股子公司凡维泰科技自主研发的SmallCel(l小基站),已完成了单载波及双载波小站产品的研发,同时也完成了联通电缆拉远型DAS产品的研发工作,已给多个客户提供了测试样机。公司自身仍将努力拓展电力、新能源、石油化学工业行业防雷市场,同时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改变此前业绩依赖通信行业的局势,实现业绩来源于“5G通信+高铁+新能源+航天国防”四轮驱动格局,努力成为雷电防护产品全球领先、非雷电防护产品国内前列的专业制造企业。
12月27日,深圳科安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002972)在深交所举行上市仪式。
2015年5月13日,中光防雷(证券代码:300414)在深交所上市,登陆创业板,公开发行新股2107万股,发行价格14.74元/股。2014年度,中光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7亿元,净利润9759.44万元。
2015年5月15日,深圳科安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科安达,代码:832188)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举行挂牌敲钟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