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EN
智慧能源的追求者和倡导者
Dedication to Smart Energy
智慧能源的追求者和倡导者
Dedication to Smart Energy
智慧能源的追求者和倡导者
Dedication to Smart Energy
智慧能源的追求者和倡导者
Dedication to Smart Energy
智慧能源的追求者和倡导者
Dedication to Smart Energy
智慧能源的追求者和倡导者
Dedication to Smart Energy
智慧能源的追求者和倡导者
Dedication to Smart Energy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无锡市气象局2023年依法行政工作报告

  2023年,市气象局全面贯彻落实习法治思想和习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法治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按照《无锡市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规划》,依法全面履行职能,稳步推进气象法治建设工作。年内,被评为“2022年度全市防灾减灾工作先进集体”,在2023年上半年安全生产考核评估中名列“好”等次。现将有关工作报告如下:

  1.明确职能定位,调整权责清单。依照国家法律和法规规章修改和国家“放管服”改革要求,动态调整部门行政权力清单,及时完成行政权力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的标准化工作,气象部门12项行政权力事项和3项公共服务事项已全部进驻政务服务大厅。

  2.优化服务举措,深化气象审批改革。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导向,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依法办理的行政审批办件,即办件占比83.33%,不见面办理率100%,防雷和升放气球审批所需部分材料实行告知承诺制。全市共计受理完成许可94件。其中,雷电防护装置设计审核44件、竣工验收37件,升放气球资质1件,升放气球活动12件,全部按时办结。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许可技术服务,不向企业转嫁防雷图审、竣工检测等费用。

  1.健全气象法制体系。根据全市气象部门“八五”普法规划,推进全市气象部门法治宣传工作和气象防灾减灾等工作相融合。制订普法责任清单、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工作规划、事中事后监管计划,完成部门法治无锡建设一规划两方案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工作报告。做好江苏省区域标准《雷电灾害防御检查工作准则》在全市防雷安全监管中的宣贯工作。牵头起草的《加油站低压配电系统电涌保护器(SPD)选型与安装》团体标准通过立项评审;编制《无锡市雷电防护装置检验测试单位监督检查手册》和《无锡市防雷安全重点单位分类分级监管手册》,并做好标准化试点申请准备工作。

  2.强化合法性审查。明确由市局办公室开展合法性审查,积极落实《无锡市气象部门聘用法律顾问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制度,充分的发挥第三方专业优势,常年聘请两名律师作为我局法律顾问,提高我局政务公开、法制审核、合同审查等工作规范化水平。

  3.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根据市司法局布置,及时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并按时上报。本年度未发布行政规范性文件。

  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进行全过程规范,完善集体讨论决定程序制度,对集体讨论情况和决定进行如实记录、完整存档;对事关全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广泛听取职工意见,及时反馈意见采纳情况和理由。《无锡强对流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示范工程建设项目》作为部门重大行政决策事项,严格遵守重大事项决策程序规定开展工作。

  1.深化执法改革。继续推进跨部门联合执法和协作,与城管部门就升放气球活动许可开展联合审批,和市国家安全局建立涉外气象探测常态化协作机制,和市文广旅游局就旅游景点、文保单位的防雷安全开展联合监管,市县两级气象部门分别参加交通、燃气、应急、文物等领域的联合检查。

  2.加强社会监管,开展重点监管领域行政执法检查。一是强化重点单位监管。对全市960家易燃易爆单位实施全覆盖检查;对A级以上旅游景点和文保单位等其他重点单位实行双随机抽查,共检查14家。检查中发现隐患71处,出具整改意见书41份,已全部完成闭环整改。二是强化防雷检测中介机构监管。对所有检验测试的机构“全覆盖”监督,开展对辖区内乙级资质单位的质量考核。三是严格升放气球管理。严格审批程序、规范审批行为,加大执法巡查力度。年内,对2家防雷重点单位、1家防雷检验测试的机构和1家升放气球资质单位做了处罚。

  3.推进数字执法。为每个执法检查小组配备了移动执法箱,试点使用全省防雷监管信息化平台移动端,提高执法信息化水平。无锡气象微信公众号的“气象证明”自助办理共开具线余份,实现气象政务服务向“好办”“易办”转变。

  4.善用行政裁量权基准。2023年,在办理无锡某升放气球资质单位违规升放气球案和江西某防雷检测有限公司无锡分公司出具失实防雷检测报告的违法案件时,运用《气象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和《江苏省安全生产行政处罚自由裁量细则》,让人民群众感到公平正义。

  5.优化执法方式。在气象行政执法过程中,通过“送政策”“送服务”“送培训”等方式,持续推行有温度的执法。在案件办理过程中,执法人员坚持公正执法、主动服务原则,对公司进行了全方位的技术指导,推行行政处罚决定和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告知“两书同达”。

  6.强化执法监督。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人员100%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组织1名新进人员参加气象行政执法资格考试。组织有关人员参加法律和法规培训,提升法治思维和执法能力。持续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工作落实,在门户网站开设双公示信息专栏,推进江苏省气象行政执法监管平台的应用。

  1.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一是做好“吹哨人”角色。6月19日和7月20日两次区域性强降雨前,提前发布暴雨预警信号,及时叫应分管副市长及有关部门,市委书记杜小刚在点调会上点名表扬精细精准的气象保障服务。二是应用好政府“指挥棒”。深度融入城市安全运作,开展递进式精细化服务,直接服务8000余人,为防灾减灾决策提供精准气象预报预警指导。三是为农服务高质高效。夏收和秋收期间发布服务专报和天气提醒,做好“保粮丰收”气象服务;精细服务水蜜桃生长中每个关键节点。

  2.完善气象应急体系建设。修订《无锡市气象局气象灾害应急预案》,逐步提升气象灾害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公告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公众发布渠道,方便市民获取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印发《无锡市气象局重大气象灾害叫应服务细则》,确保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传播工作靶向精准。

  3.部门联动加强重点领域风险排查化解。和市应急管理局建立联合会商和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和市文广旅游局、建立气象预警信息应急广播快速播报机制,和水利、水文部门建立防汛联合视频会商机制,和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应急管理局联合开展汛期地质灾害、森林火险气象风险预警工作。

  1.温情执法做好服务。坚持执法与服务并举,试行行政处罚决定和信用修复告知“双送达”制度,提供政策推送及咨询服务,用心当好“服务员”,力求使矛盾纠纷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理得好,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当地,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2.热心办理热线热线办理工作作为为民服务、为民解忧的重要抓手,以“解决群众诉求,让群众满意”为目标,多措并举,让工单办理细节更加扎实,切实做到“受理一件、办实一件”,努力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年内,共计办理12345清单28件。年内,无行政调解事项,无行政复议、诉讼事项。

  1.政务信息公开提质增效。始终将政务信息公开作为重中之重,明确了政务公开工作责任分工,认真履行“三校三核”及发布等规定步骤,扎实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发布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等,确保“应公开、尽公开”。

  2.强化权力监督。健全党组全面监督、纪检专责监督、部门职能监督、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针对气象行政执法领域易发生问题的岗位和环节,健全规范化工作程序和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年内开展5次“四不两直”督查,4次专题工作督查,并纳入年度目标考核。最终考核结果与部门“评优评先”工作及个人年终绩效考核挂钩。

  1.推进学法用法。将气象法治建设相关联的内容列入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及各类教育培训课程,全面依法履行职责;继续加大对气象业务、服务、管理和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和法规宣传教育;在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开展有明确的目的性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推动气象干部职员学法用法常态化。

  2.推动述职述法。注重发挥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头雁效应”,在对局领导班子成员进行年终考核过程中,增加述法环节,增设专门评议表,促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问题等能力,让法治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

  3.实施中期评估。组织专人,认真对照方案,梳理工作开展情况、完成情况,剖析有一定的问题,深入思考工作努力方向和重点工作,及时提交《无锡市气象局关于法治无锡建设一规划两方案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另外,根据省气象局部署,开展了气象部门八五普法中期实施情况评估。

  一是强化党的领导。局主要负责人严格履行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充分的发挥党组统筹协调的作用,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格外的重视习法治思想的学习贯彻,全年安排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习法治思想和党内法规4次;主持召开普法学法、行政执法、安全生产、优化营商环境、青年理论等各类气象法治专题学习12次,专题召开党组会、局长办公会及时研究部署推进气象法治政府建设相关事项,定期听取气象法治建设有关工作汇报。

  二是强化组织部署。因领导班子变动,调整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将依法行政和法治建设作为全局年度重点工作,与气象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述法纳入局领导班子年度述职重要内容;深入开展省文明单位创建、琢璞计划等系列活动,狠抓工作作风,确保工作成效。

  三是严格督查制度。局领导班子严格执行领导带队安全检查制度,落实法治建设、安全生产等方面“一岗双责”,多次到中石化无锡周泾巷油库、江阴长山油库和宜兴港华燃气、中航油无锡供应站等重点企业,对执法检查开展不定期督查。汛前和主汛期期间,局领导带队重点督查下辖各单位气象业务稳定运行、信息发布系统安全、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安全管理和气象行政执法等各方面工作开展情况。

  四是带头守法用法。深入贯彻落实习提出的“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讲话精神,制定年度气象法治工作规划,明确工作目标,细化部门职责任务,把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能力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加强重大行政决策规范化运行,严格遵守重大事项决策按照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的程序规定开展工作。

  一年来,尽管在依法行政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照法治建设要求,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

  一是学习贯彻习法治思想不够深入。全市气象部门学习习法治思想自学安排多,集体学习少,领导干部学习表率作用发挥不明显,学用结合仍有差距,特别是运用习法治思想指导实践、指导气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仍需进一步加强。

  二是普法工作成效不明显。全市气象部门普法体系建设落后,和业务结合不够,缺乏载体,方式方法创新不足,特别是面向社会面的普法工作成效还不够明显,与微信、微博、短视频等新媒体的结合有待加强。

  三是行政执法力量不足。部门没有公职律师和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人员,严重制约气象执法能力。作为中央垂管单位,行政执法证件实行垂直管理,目前部门还没有监督证、复议证。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对气象部门的行政复议管辖没有明确规定。

  四是履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不足。气象依法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方式有待进一步创新,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是强化学习培训。深入学习贯彻习法治思想,坚持领导带头学法,完善党组中心组学法、法律知识培训等制度,大力开展干部职员普法学习教育,逐步的提升气象行政执法人员的政治水平、法律素质和业务能力。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按照部门职能和法治宣贯工作任务合理调配执法人员,继续建立机构健全、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的气象行政执法体系,逐步加强行政执法队伍的经费、设施、人员等保障建设。

  三是加强普法宣传。依托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结合短信、电视等传统宣传渠道,在“世界气象日”、“宪法宣传周”等重要节点,开展法治宣传工作。日常检查执法过程中加强法律和法规宣贯,促进法治宣传工作落到实处。

  四是依法全面履职。进一步持续深化气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继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动气象领域“互联网+政务服务”和“互联网+监管”等工作。